眾所周知,巴拿馬運河是全球海上交通的咽喉。目前,世界上約有4.3%的貨物是通過這條運河運往各國的,運河的收入占巴拿馬財政收入的八分之一。因此對于巴拿馬來說,水就是金錢。
散貨船到目前為止,人類歷史上的三個主要人工運河工程別是蘇伊士運河,京杭大運河和巴拿馬運河。巴拿馬運河是最困難的工程。近代巴拿馬的歷史與運河完全交織在一起,即源于運河,整個國家的命運與運河息息相關。
巴拿馬運河是通過運河調節水量的加敦湖,從而確保了巴拿馬運河充分發揮太平洋和大西洋之間的通道的作用。加通湖是一個人工湖,一個世紀前美國開挖以建造巴拿馬運河。
當時世界上最大的人工湖項目被認為是杰作,但現在由于全球變暖,遇到了一個意想不到的嚴重問題:由于降雨量太少導致水位下降,這影響了巴拿馬運河的通航。
巴拿馬運河對全球海上通道的意義不言而喻,而加通湖則是巴拿馬的生命線。除了為鄰近的巴拿馬城市居民提供飲用水外,運河的水位也完全由湖泊調節。旱季是每年的12月中旬至4月中旬。
在此期間,雨季蓄積的水量確保了運河的航行。在雨季,加通湖的水位可以達到26.5米,但在旱季結束前,水位將降至25.9米。但這是按正常年份計算的。如果干旱季節延長,那將是非常麻煩的。
一旦湖中的水位低于24.4米,新巴拿馬型散貨船就無法通過巴拿馬運河。如果水位繼續下降到24米以下,那么巴拿馬型散貨船也將無法通過。今年,巴拿馬遭受了自1903年獨立以來的最嚴重干旱。
加通湖的水位已非常接近這一危機水平線。近年來,隨著巴拿馬城人口的增加和通過運河的船只數量逐年增加,加通湖的水位逐年下降。船只從太平洋進入運河后,為了調節兩個海洋之間的海平面差。
每艘船都需要加通湖放水2億加侖,才能通過船閘進入大西洋。因此在旱季加通湖的水位平均每月降低幅度可達80厘米之多。為了維持運河的通航性,巴拿馬政府采取了許多措施。
例如停止加通湖的水力發電,并打算開挖另外三個湖泊,為巴拿馬城市居民提供生活用水。由于無法再加深加通湖了,否則附近的山脈可能會有滑坡的危險。但是,無論采取什么對策,巴拿馬人民都必須付出不同的代價。